映象网汝州讯(记者 杨增强)乡村治,百姓安、社会稳!近年来汝州市“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秉承的理念是什么?该市走出了怎样一条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新路子?
4月28日,由河南省司法厅、河南省普法办主办,平顶山市法学会、平顶山市司法局、中共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研讨会在汝州举行。各位法律、法学界专家、教授齐聚汝州,对该市的乡村法治建设工作进行把脉问诊,为该市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用足用活法治措施,用法治保障乡村振兴,确保乡村振兴健康有序推进,进行探索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提出对策和建议。
“6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70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体检,还发放有电子保姆,进城买房还能享受补贴……”汝州市庙下镇小寨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国,提起村民近年来的幸福指数,伸出了大拇指——芝麻开花节节高!
小寨村民享受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是汝州市在实践中探索社会治理的德治建设之路上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汝州市建立“汝州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德治建设宣传教育基地”,建成了20多条德治建设主题宣传路(街)、16个德治建设主题公园(游园);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解读》等道德读本,健全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村民自治规约,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道德力量。
汝州市每年还开展汝州好人、道德模范、新乡贤人物、弘扬“汝州精神”先进人物等系列评选活动。目前建设好人园、名人园、乡贤园5个,种植荣誉树、荣誉林3万余棵,在弘扬“崇文尚德、实诚谦和、开明担当、求实创新”的汝州精神中,彰显道德的力量。
该市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建立了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482个,配备1500多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四大机制,实施“四调对接”、“四级联动”大融入模式,涌现出了一批扎根基层、为民解忧的“枫桥经验”的践行者,实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该市创新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方式,高标准建设市、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服务等一站式服务,打造“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
近年来,汝州市坚持“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理念,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目标,以乡村两级综治中心为依托,大力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全面开展“文明村”、“平安村”、“无访村”创建活动,实现了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治安巡逻防控全覆盖、“六位一体”平安家园保险全覆盖、文明创建全覆盖,为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有序的环境。近三年来,该市命案发案率逐年下降,2018年命案发三破三,命案发案率创近20年新低;2018年底,全市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工作满意度为94.00%、93.45%,连续三年大幅提升,从2015年底的全省后10名进入到第二方阵前列。
“我们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司法厅领导的指示精神,充分汲取各位专家教授的意见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在推进法治服务乡村振兴进程中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强化村民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在农村搭建一个广阔的法律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真正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汝州市政府市长刘鹏表示。
(汝州新闻热线:0375-7071610 ,投稿邮箱:ruzhou@hnr.cn。映象网“大象帮办”电话180 0371 9699)
“增要,帮忙通知一下合作社的社员们,看谁家有鸡蛋装箱600个,下午得往郑州发,可别耽误了。”5月10日上午,汝州市夏店镇黄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李青建急匆匆来到养鸡大户姬增要家传达了销售信息。
为增加患儿和家长的安全感、信任感,消除陌生和恐惧,汝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集思广益,构思了一些让患儿不哭不闹地进入手术室的好方法。
漫山遍野的艾草散发出浓烈的艾香,吸引了大批参观考察的各界人士,汝州市寄料镇观上村种植户万明强望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春阳般灿烂的笑容。
今年以来,汝州市采取澄清底数、岗位对接、就业优先、保障兜底等措施,让贫困劳动力端牢饭碗。
5月5日上午,汝州市民马女士带着一面锦旗到该市交通运输局下属公交公司办公室,向公交司机徐宏伟表示感谢。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式,汝州市人防办紧紧围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主题,线上线下同步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据悉,钟楼街道充分结合建卡贫困人员就业意愿,积极入户走访,了解像杨晓燕这样的建卡贫困人员的就业需求,鼓励有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游园环境管理、水厂管理员、环境卫生保洁等岗位,努力做到人适其岗。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到5月15日为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12日当天,汝州市洗耳河街道各社区、村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居民的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减灾的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