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汝州 > 正文

新华社聚焦河南农村文明创建:摘掉“贫困帽” 戴上“文明帽”

2017-07-18  来源:新华社

  不久前,贫困户丁晓丽的女儿刚刚参加完中招考试,除了在录取分数上有倾斜外,还能免除2000多元学杂费。这个消息让丁晓丽高兴了半宿,而能享受这一政策“礼包”,源于丁晓丽所在的邢村是河南省汝州市的星级文明村。

  近年来,河南各地依托文明村创建,以文明促扶贫,以扶贫带文明,通过实施各种奖励和实惠充分调动百姓文明创建积极性,“比文明”“争脱贫”在农村蔚然成风。

  “邻村没有评上的,都羡慕俺们哩,争着要搞创建。除了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要搞好,还要争当好媳妇、好婆婆。”丁晓丽说,“今年我们是二星级文明村,明年还要争取达到三星级。”

  作为星级文明村的一员,丁晓丽满是自豪。她告诉记者,村里不仅制定了村规民约、修了路、建了文化广场,而且只要评上文明村,村里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70岁以上的每年免费体检一次,80岁以上的发放老龄补贴。

  “‘文明村’内涵丰富,包括村两委班子健全有力、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村庄面貌整洁优美、尊老爱幼蔚然成风等方方面面。”汝州市委书记高建军说,“这要求不仅仅是‘美丽乡村’,也要是‘美好乡村’。让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

  为此,河南不少地方将文明村创建与贫困村脱贫结合,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前,全省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322个、文化大院2万多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636个,基本形成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便捷的交通、整洁优美的环境、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围,为一些贫困村扶贫打下良好基础。

  随着农村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全省农村移风易俗也扎实推进,成为一些地方拔“穷根”的重要抓手。商丘市柘城县张桥镇张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张新龙嫁女只收彩礼66元,被传为美谈。宁陵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撬动群众精准脱贫的杠杆,引导青年树立“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新型婚恋观。

  “要说最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现在老百姓的精神气儿有了,干劲十足。”邢村村支部书记石五战说,去年邢村摘掉了贫困帽,“扶贫先扶志,现在村里等、靠、要的思想基本不存在了,以前张口要政策,伸手讲条件,现在都铆着劲,比文明,争脱贫。”

  为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各地围绕文明村创建,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大礼包”。一些地方评上文明村,村干部工资增加并且在村干部选拔进入事业单位、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给予优先。一些地方不仅在支农资金奖补、优惠政策帮扶等方面给予支持,村民子女在上学、农村老人在养老方面都给予更多优惠。

  “现在我们去村里验收,村干部、老党员以及在家的村民,都齐刷刷地站在村头等。以前老百姓都不知道‘文明办’是干啥的,现在成了老百姓心中的‘明星单位’。”汝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留剑说。目前汝州全市459个村,有333个获得了文明村称号,其中55个贫困村戴上“文明帽”。

  “涵养乡风文明,是脱贫攻坚面临的重大课题,是能致富不返贫的基础所在。”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说。根据河南省规划,到2020年,全省40%以上的行政村将建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为目标,驰而不息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

  贫困户高小顺所在的槐树村也是汝州市的星级文明村,他家承包了村里20米公路清洁工作,在他眼里,维护公路洁净和自家堂屋一样重要。“一周扫一次,不用大喇叭吆喝,村民自觉按点清扫。”高小顺说,文明帽既然戴上了,就不能摘。(新华社记者 刘雅鸣 史林静)


<上一页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河南农村文明创建 摘掉贫困帽 戴上文明帽 新华社聚焦 责编:王慧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今日热点

汝州市城管局专项治理机动车乱停放 汝州市城管局专项治理机动车乱停放

精品原创

汝州市住建局召开迎“八一”退伍军人座谈会 汝州市住建局召开迎“八一”退伍军人座谈会

图片新闻

地市直通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