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乡村不在偏远,有特色则可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施拳脚,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壮大发展。
挖掘乡村特色元素,激活乡村内生动力。越来越多的乡村企业家选择到乡村去“创业”,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不仅带动了当地乡村经济的发展,更给城镇化大趋势下的“空心”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振兴活力。
如此多的“先锋”农民企业家,因何会选择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上施展拳脚?又是如何一步步肩负起乡村振兴的大任?走在了新时代乡村创业的前列?即日起,映象网推出独家大型联动专栏:《乡村里的出彩河南》,聚焦河南18地市一线乡村企业家,讲述河南乡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的奋斗故事,为新时代击鼓,为继来者传花。
映象网汝州讯(记者 杨增强)
一个人在城市钢筋水泥中生活久了,总会仰慕田园牧歌;一个人生活富足了,也许会忘本褪色。在汝州,有这样一个“高富帅”,农村出身的他进城成了一名职场人,但就在工作顺风顺水的时候,他却毅然做出另一抉择——回乡创业!
记者面前的这位中等的个子、身材微胖的中年人,些许褪色的西装,掩饰不住沉稳的面孔。他一边忙着和前来指导检查的同志忙着介绍厂子的情况,一边不时接通电话,耐心地回应着另一端的事务。
他就是高景帅,但更多熟悉他的人爱调侃他叫“高富帅”。
“这个称呼是伙计们叫着玩的,这些年来,咱也没挣多少钱,根本配不上高富帅的称谓。不过我对家乡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此言不虚!高景帅出生在汝州市北部的陵头镇朱沟村,这里属浅山丘陵区,除了起伏的山丘,蜿蜒的羊肠小道,就是十年九旱的薄地。
作为家中的独苗,贫困伴随着他的青少年。高景帅倒也勤奋,学校毕业后被安排到汝州市供销社,直至后来一步一个脚印干到基层供销社主任职位。
好不容易从大山里进城,在城里买房、娶妻、生子。但就在别人仰羡之时,他却激流勇退下海从商。先后做过农资、科技推广销售等,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提供服务。
做出这一抉择,缘于高景帅的浓浓乡愁!
高景帅的“黑色乡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不甘过穷日子的朱沟人将目光瞄上了村域内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纷纷上马建设石灰窑场、石料场。大量的无序开采,带来的是山体的千疮百孔,空气中从早到晚弥漫着灰尘和难闻的气味。青山没有了,小河沟里的水也断了流。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朱沟村的大量石灰窑场、石料场被先后取缔。到2011年,以牺牲环境求发展,朱沟村成了省定贫困村。
石料厂停产了,石灰窑取缔了,如何既保护家乡的青山绿水,又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有活干、增收入,鼓起钱袋子?高景帅拿起心来。
经多方考察,高景帅看准时机,利用村子的闲置荒坡,投资兴建了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这是汝州市三个经过审批的洁净型煤生产厂之一。记者采访时看到,初冬时节,该厂产销两旺,偌大的厂房内,数条生产线高效运转,前来运送环保煤球的车辆络绎不绝。“现在一块煤球平均售价在6毛左右,一车能拉七百多块,一车煤球一天就能卖完,收入还不错。”正在等候装车的商贩告诉记者。
厂子建成后已安排2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工资达到2000元以上。
在厂子里,映象网记者见到了高景帅的妻子,只见她的红色羽绒服几乎分辨不出颜色,脸成了包公。有谁知道,想当年,在城里生活的她,如今竟放弃城里优越条件,和丈夫一道回村创业,品味着别样乡愁。
高景帅的“白色乡愁”
如果说建立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是高景帅的“黑色乡愁”,那么投资食品厂,筹建石磨面粉厂就是高景帅的“白色乡愁”。
平路山荒草丛生,顽石如牛,将朱沟村紧紧环抱。也正是这座并不很高的山,遮挡住了朱沟人看外面世界的视线,阻拌住了乡亲们发展的步子。
今年七月份,省信访局驻朱沟村第一书记找到了高景帅,拟在朱沟村建设一个产业扶贫基地,希望高景帅负责管理运营。高景帅二话没说就应允了下来。“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哄,只要能为乡亲谋福祉,就干!”
铲车、钩机等机械进驻工地,很快,愣是在平路山铲出50余亩开阔地,建立起月饼食品厂房,并引进了一条月饼生产线。中秋节前夕,第一批月饼新鲜出炉。高景帅毫无迟疑,迅速将这批成品月饼全部免费送到了全村的贫困户手中。当贫困户手捧香酥甜美的月饼,颤颤地说:“咱村娃自己做的月饼真好吃,这是吃到的最好吃的‘扶贫月饼’”。
“现在正筹措新上一个石磨面粉厂,进行粗粮加工。后期还要新建一个包装厂,力争通过月饼食品厂、石磨面粉厂、包装厂强强联合,打造一个食品加工的产业链,真正建设一个上规模的产业扶贫基地,让更多的乡亲前来就业,让更多的产品畅销出去。”高景帅指着正在调试安装的石磨面粉生产线信心满满地说。
“黑色乡愁”保护青山绿水,“白色乡愁”助力脱贫攻坚,高景帅的“黑白乡愁”竖起了口碑,赢得了民心,更为“空心”乡村注入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振兴活力。高景帅,是真正的“高富帅”,他的“黑白乡愁”为出彩中原增添了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