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汝州讯(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崔高阳 焦玉昌)“我现在在安沟村租了9亩的养殖场地,建了6个养殖大棚,今年还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主要是党的政策好,养殖业我现在干的是风风火火。”汝州市焦村镇安沟村焦虎斌从当初穷困潦倒的贫困户俨然成为了本村响当当的养殖大户。
近年来,焦村镇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通过邀请农业专家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引领镇区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等形式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抱团脱贫的致富之路。
“我们镇共辖16个行政村,北部是浅山丘陵,花卉繁多,优质蜜源丰富,是养蜂的绝佳之地;南部是错落台地,土地较为平整,土层深厚,适合种植桑树养蚕发展丝绸,结合实际,我们确定了‘北蜂南桑’的产业扶贫发展思路。”焦村镇扶贫办负责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确保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焦村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专业户+贫困户务工”的运作模式,克服扶贫项目资金条条框框的束缚,通过争取项目、利用奖补政策等措施筹措资金,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创业,参与到北蜂南桑产业上来。同时,他们还与河南农大等单位签订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协议,与河南省蚕业协会长期沟通协作,为蚕丝销售打开销路,并为下步的发展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户养十箱蜂,脱贫很轻松;户种十亩桑,稳步奔小康。”这句在焦村镇群众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如今已经成为焦村镇发展绿色经济带动脱贫的生动反映。
“通过北蜂南桑产业项目,我们将着力打造‘桑蚕小镇、田园焦村’品牌,将两个基地与二三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力争做到‘接二连三’,拉长产业链条,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焦村镇扶贫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映象网汝州新闻热线:173 3753 0036,投稿邮箱:ruzhou@hnr.cn。映象网“大象陪办”电话180 0371 9699)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三门峡市湖滨区自然资源局深度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坚持把林业生态扶贫作为中心工作,对贫困地区推出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组合拳,有力推动和保障了该区高质量脱贫。
7月15日上午,三门峡市陕州区张茅乡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暨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环境治理工作会议,该乡党委书记吴秀梅出席会议并讲话,乡班子成员、全体干部职工、各村支书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2019年,三门峡市陕州区菜园乡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优质果品由增量型向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将红梨作为全乡致富的新兴产业。
近日,三门峡市贤诚汽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相伟投入资金1.3万余元带为杨洼村群众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照明设施4个。
从一名战士到公司总经理,变的只是角色,不变的是王喜歌对村民、对社会的担当。在他的影响下,王喜歌身边同龄的创业者也积极参与到社会扶贫中,为支持湖滨区贫困地区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不仅着力发挥好自身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而且也高度重视发挥好学校党建、宣传、统战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全方位,坚持“精准”方略,弘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努力以基层党建的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高质量,实现了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双推进、双加强、双提升的生动局面。
收蒜、修剪、分拣、装袋……5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尉氏县大营镇三户赵村的农田里,村民群众和帮扶干部正在抢抓农时采挖蒜头,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丰收忙碌的景象。
7月15日,灵宝市委书记孙淑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红梅,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郭建体到灵宝市五亩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8月14日,灵宝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高风到西阎乡干头村督导脱贫攻坚工作,西阎乡党委负责人杭战刚陪同。
10月20日,灵宝市故县镇冯家塬村种植的“雅诗兰黛”软籽石榴,刚一上市,就成为人们抢先购买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