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汝州讯(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毕清海 庞鹏飞)11月12日,映象网记者从汝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获悉,由汝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该市有史以来第一部文物志——《汝州市文物志》,经过全体编纂人员的艰辛劳动,已正式出版发行,这是该市有史以来记录汝州文物遗存最为系统和完备的首部志书。
《汝州市文物志》是一部记述、研究汝州历史文物和历史遗存发掘保护的专业志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例规范,文笔畅达。该书精选22处古代文化遗址,15处古窑址,2处古城址,7处古、现代陵墓,23处古建筑,22处古山寨、古村落、古民居,85处文物保护单位,80件馆藏文物精品。全书共15章,约20万字,图片近200幅,采用章、节、目三个层次结构设置篇目,以述、记、志、图、表、录等为基本体裁,按照类别和性质依次设立篇章和总述、大事记并列。对汝州市辖区内的古人类遗址、馆藏文物以及其他历史风貌等文化遗产作了详尽记述,是汝州市文化文物历史的真实写照,填补了该市文物专业志书的空白。
汝州历史源远流长,是历代郡州治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汝州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的途径之地,文化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3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1 处。出土于汝州,现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全国64件不可出国(境)展出文物之一。鹳鱼石斧图是中国迄今发现最大、最早、最完整的一幅陶画。原产于汝州的汝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史称“汝窑为魁”,被评为国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汝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汝石素有“梅花玉”之称。《汝帖》又称“兰亭序帖”,被誉为“宋室之鸿宝”。汝瓷、汝石、汝帖,并称“汝州三宝”,享誉海内外。诞生于汝州的曲剧,是中国第八、河南第二大剧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专设篇章《汝坟》,生动描绘了汝水之滨古代祖先生活的美景。《汝州市文物志》出版的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存史资政,也为读者、特别是研究者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讯。
《汝州市文物志》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采用16开本,全彩印刷,封面设计庄重大方,特色鲜明,装帧精美,图片清晰,反映了汝州近千年来文物保护事业探索发展并取得的辉煌成就。该书的出版发行,是120万汝州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为汝州悠久灿烂的文化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汝州新闻热线:0375-7071610 投稿邮箱:ruzhou@hnr.cn)
4月18日,三门峡市副市长高永瑞带领三门峡市烟草专卖局局长张敬榜等一行,前往灵宝市朱阳镇透山塬,调研现代烟草发展。
0月16日,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改革局局长荆柏松,副局长杨德斌、焦龙等一行5人到阳店镇调研产业扶贫和经济运行工作。
12月5日,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刘文祥一行前往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汇报工作。
2018年,渑池县仁村乡南坻坞村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
8月7日,濮阳市2018年上半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责述廉会议召开,清丰县、南乐县、市国土局等4个县区、6家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走上讲台,就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述责述廉,现场接受质询和民主评议。
今年以来,灵宝市苏村乡坚持以党建引领抓产业,通过产业谋划、产业扶持、拓宽路子等渠道,大力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同频共振。
3月25日下午,灵宝市城乡发展顶层设计方案宣讲调研暨公安局专场报告会在振宇基层党校成功召开。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全面推进指针式喷灌、滴灌系统,种植旱作雨养作物,取得良好效益。
“五一假期,我们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实现综合收入10万余元。我们现在把研学拓展、采摘观赏等旅游项目综合包装,立体营销,推向市场,反响还不错。”5月10日,西峡新远方农场负责人郭新远谈起公司的发展,滔滔不绝。
据数字水泥网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份,全国省会城市标号42.5水泥价格每吨达458.1元,比上月增长15.5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11月,全国累计水泥产量21.3亿吨,同比增长6.1%;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3718亿元,同比增长5.2%。2019年前3季度,水泥行业营业收入7198.6亿元,同比增长14.3%;利润1318.2亿元,同比增长25.3%,预计2019年全年水泥行业利润将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