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汝州讯(记者 杨增强 通讯员 高浩博)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购买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目前汝州市的机动车数量也呈快递增长态势,为解决困扰广大驾驶人的城区停车难、车辆乱停乱放等紧迫问题,汝州市城市管理局结合该市实际,以满足市民停车刚需为目标,通过多元模式充分挖掘停车空间,缓解“停车难”问题。
合理规划车位 优化停车方案
汝州市城市管理局在经过综合考察之后,结合本地情况,为最大限度释放机动车停放空间,结合全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主街路人行道两侧硬化改造,对所有符合施划停车泊位条件的街路两侧,大规模施划停车泊位。
目前,仅2018年,汝州市区又新增施划机动车停车泊位3875个,通过大量施划有停放指示箭头的停车泊位,既解决了机动车无序停放的问题,又最大限度满足了车主停放需求。
深挖公共空间 建设立体停车场
今年3月,位于广成路建兴街交叉口建设银行前,一座新型立体停车场正试投入使用,不少车辆错落有致地停放在车库的每一层。该立体停车场是市委市政府确立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由汝州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建设,历时三个月建设而成,现进入试运行阶段。
自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开展以来,如何统筹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汝州不仅在思考也在行动。智能立体停车场项目均位于人口和车流量较为密集的路段,旨在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让人民群众在“提质”中得到实惠。
积极拓展思路 推动社会停车场建设
结合该市城区建设实际,汝州市城市管理局积极组织协调,鼓励居民将空闲土地、房屋改建为停车场,帮助他们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18年,该市计划建设平面停车场30处,目前30处拟选址工作已经完成,其中有8处已经建设完工,有2处正在建设中。
坚持疏堵结合 开展私占车位专项行动
针对滥用地锁私占车位的现象,汝州市城市管理局不间断开展专项行动,对商户私自设置的地锁、路障进行集中清除。
近日,汝州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力量对城区范围内的“僵尸车”进行集中清理行动,共拖移各类“僵尸车”11辆。
倡导绿色出行 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建设
为改变群众出行方式,缓解停车难问题。汝州市城市管理局自2016年建设使用的汝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医院、商场、超市、公园、学校、单位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区域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依据每300-500米设一个服务网点的规划要求,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二期工程有序推进,目前共计建设站点72个,投放自行车1500辆。
(汝州新闻热线:0375-7071610 投稿邮箱:ruzhou@hnr.cn)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三门峡市湖滨区自然资源局深度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坚持把林业生态扶贫作为中心工作,对贫困地区推出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组合拳,有力推动和保障了该区高质量脱贫。
10月10日,三门峡市湖滨区自然资源局组织帮扶干部到该区交口乡富村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帮扶工作,下午组织机关各支部党员、帮扶干部与富村党员一起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共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0月8日,三门峡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董树良一行到灵宝市尹庄镇昌盛食用菌基地调研,灵宝市副市长杜会强等陪同。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对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和规范,各地在《全国清单》基础上再进一步精简办理材料、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力求实现“群众办事不求人、最多只跑一次”。
近日,巩义市城管局按照“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突出落实四项防汛措施,确保巩义市城区安全度汛。
一季度以来,濮阳市人社局紧盯企业所需、群众所盼,坚持抗击疫情、稳定就业、巩固脱贫“三管齐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抓牢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工作,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用“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干劲展现人社部门的责任担当,在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上,当好了群众就业的参谋员。
解决孩子入园难、依法打击“校闹”、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家长的烦心事,也是民生的关注点,教育部积极办理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推动“教育难题”的破解取得进展。
生病了,找保险公司理赔,对方是各种刁难,各种设坎儿,董先生苦恼的是,“为啥想要个理赔,就这么难呢?”
10月16日上午,渑池县委常委、副县长戴建广到渑池县文旅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局班子成员、局属各单位干部职工60余人参加会议。
濮阳市人社局在全市人社系统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稳就业工作服务机制,市局领导班子全员上阵分包县(区),聚焦政策宣传、防疫指导、精准对接和就业扶贫等多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工作